首页

黑冰女王践踏视频免费

时间:2025-05-24 22:08:22 作者:藏传佛教第二十一届“拓然巴”高级学衔授予仪式在北京举行 浏览量:35030

  中新网楚雄10月24日电 (黄兴鸿)“这是我耗时7年多手绣的《清明上河图》,长21米,宽0.8米。”24日,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的普玉珍介绍,作为一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传承人,她会传承好彝族服饰制作技艺,带领乡亲们一起发展,共同致富。

  1957年,普玉珍出生于武定县。该县地处云南省中北部、金沙江畔,是出滇入川的重要通道。

图为普玉珍绣制的《清明上河图》。黄兴鸿 摄

  “彝族服饰制作有上千年历史,是彝族女孩的‘必修课’,我3岁起就跟奶奶学习制作技艺,后来又不断拜师。”普玉珍介绍,彝族服饰包括衣服、鞋子、鞋垫等,制作很讲究,单刺绣技法就逾180种,她能熟练掌握其中的挑布绣、火把针绣、堆绣等150余种技法。

  为增加收入,1989年,种地为生的普玉珍开了彝族服饰小工坊。1990年,她偶然看到了描绘千年前北宋都城热闹场景的《清明上河图》,于是花2600元钱买了一块长布,着手绣《清明上河图》。

图为普玉珍绣制的《清明上河图》中一景。黄兴鸿 摄

  普玉珍介绍,绣《清明上河图》的麻线是她自己纺的,纺线颜色也是她找多种植物花卉制作原料染的,颜色多达20余种;刺绣主要使用斜纹针绣、打根绣、十字绣3种技法。耗时7年多完成的作品,针法细腻,色彩丰富。“曾有一名外国人出价160万购买,但我没卖,我希望这幅作品留在国内。”普玉珍介绍,近年来,她也制作了许多巨型作品,其中最为畅销的是《百福图》。

  2014年,彝族服饰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;2018年,普玉珍成为该项目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。

图为普玉珍(右)与邻居制作彝族服饰。黄兴鸿 摄

  “依靠彝绣产品,我家生活越过越好。”普玉珍说,许多人慕名前来找她拜师,全国多地也邀请她去教授彝族服饰制作技艺。

  “在武定,我的徒弟超过2000人,其中一半多和我长期合作,她们将制作好的服饰交给我来销售。”据普玉珍介绍,她的彝族服饰供不应求,价格从几十元到上万元不等,主要销往全国各地,部分销往国外。(完)

【编辑:胡寒笑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中方对以色列持续向叙利亚境内多地发动空袭深表关切

半个多世纪前,应赞比亚和坦桑尼亚两国请求,5万多名中国工程技术人员与非洲建设者们一道,在极端艰苦条件下,用汗水、鲜血乃至生命筑成了被誉为“自由之路”和“友谊之路”的坦赞铁路。

香港特区政府拨款6500万港元支援内地受灾同胞

全国政协委员 张连起:今年的两会,是在一个关键时候的一个关键大会,盛世盛会。世界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正好跟我们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,推动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讲话,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,我们国家在新质生产力方面,既有含金量、也有含新量、也有含绿量。

70秒看70年——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

截至目前,该社区已为留守妇女、中老年妇女、残疾妇女等困难群体提供了30余期手工艺品制作技能培训,成功带动了36名留守妇女、残疾人等实现就业创业,助力妇女增收致富。

李强会见瑙鲁总统阿迪昂

近日,GE医疗“共塑感受之旅”乳腺癌防治公益艺术展正在举行当中。启幕当日,GE医疗方面宣布中国2024年度“JoinPink粉红行动”正式启动。

跨越黄茅海“延长”港珠澳大桥!到底为了什么?

未来十年,中国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依旧没有改变。中国已经形成庞大的中等收入人群,他们努力打拼之后需要自我补偿和自我奖赏,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,这种动力不会改变。在市场渐进式复苏的背景下,蛰伏的消费热情会被逐步激发出来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